食用油再现致癌风险?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厨房里的油瓶可能藏着健康隐患!每次煎炒烹炸时升腾的油烟里,或许就潜伏着某些危险分子。别以为只有地沟油才可怕,日常使用的某些食用油如果使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需要特别留意的食用油。

食用油再现致癌风险?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一、高温下易产生有害物质的油

1、未精炼的初榨油

这类油保留了更多营养物质,但烟点普遍较低。当油温超过烟点时,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特别要注意的是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却不适合中式爆炒。

2、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

比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等,虽然对心血管有益,但高温下极易氧化。反复加热会产生醛类化合物,这些物质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实验显示,这类油加热到180℃以上时,有害物质会呈指数级增长。

3、动物油脂

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虽然能让菜肴更香,但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时间高温加热后,不仅会产生多环芳烃,还会形成反式脂肪酸。这些物质与多种癌症风险上升有关。

二、食用油使用的三大误区

1、一桶油用到底

很多人习惯把新油直接倒入未清洗的油壶,残留的旧油已经氧化变质,会加速新油的酸败过程。建议每次添加新油前彻底清洁容器。

2、等油冒烟才下锅

这是最危险的做法,说明油温已经超过烟点。正确的做法是将筷子插入油锅,周围出现细小气泡时(约160℃)就可以下菜了。

食用油再现致癌风险?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3、反复使用煎炸油

油炸过的油会产生大量极性化合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可能损伤细胞。即便过滤后,也不建议超过2次使用,且要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

三、更安全的用油建议

1、根据烹饪方式选油

凉拌选用初榨橄榄油、亚麻籽油;快炒选花生油、米糠油;煎炸选棕榈油(虽然营养不高但稳定性好)。每种油都有最适合的烹饪温度。

2、控制每日用油量

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25-30克,大约2-3白瓷勺的量。可以用带刻度的油壶帮助控制,避免不知不觉超标。

3、注意保存条件

油瓶要远离灶台和阳光,最好用深色玻璃瓶分装。开封后尽量在3个月内用完,大包装油可以分装冷冻保存。

4、定期更换种类

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油,建议准备2-3种不同类型的油轮换使用。比如花生油+茶籽油+亚麻籽油的组合,能兼顾不同的脂肪酸配比。

食用油再现致癌风险?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厨房用油看似小事,却关系着全家人的健康。与其担心某种油“致癌”,不如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记住三个关键:选对油、控温度、勤更换。从今天开始,给家里的油瓶来次大检查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