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最怕发展成呼衰?提醒:降低呼衰风险,关键要做好这2件事
慢阻肺患者最怕听到的恐怕就是“呼吸衰竭”四个字了。那种喘不上气的感觉,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但你知道吗?其实呼吸衰竭这个“恶魔”是可以被关在笼子里的,关键就在于日常的这两把“钥匙”。
一、为什么慢阻肺会发展成呼吸衰竭?
1、肺泡的“气球”效应
健康人的肺泡像弹性十足的气球,而慢阻肺患者的肺泡逐渐变成僵硬的气囊。当这些“气球”失去弹性,气体交换效率就会直线下降。
2、黏液分泌的恶性循环
呼吸道长期炎症刺激导致黏液分泌增多,这些黏液就像下水道里的淤泥,堵塞了本就不通畅的气道。
3、呼吸肌的疲劳现象
长期呼吸困难会让膈肌等呼吸肌过度劳累,就像持续举哑铃的手臂,最终会力竭罢工。
二、预防呼吸衰竭的两大核心策略
1、坚持规范化治疗
(1)药物使用的“三不”原则
不随意停药、不减量用药、不擅自换药。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需要长期规范使用。
(2)氧疗的黄金标准
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8%时需要长期氧疗,每天不少于15小时。记住吸氧不是“难受才吸”,而要像吃饭一样规律。
(3)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呼吸衰竭的首要因素。
2、呼吸康复训练
(1)腹式呼吸训练
取舒适坐姿,一手放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腹部。每天练习3次,每次10分钟。
(2)缩唇呼吸法
像吹蜡烛那样缓慢呼气,吸呼时间比控制在1:2。这个动作能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
(3)上肢力量训练
使用轻量哑铃做上举动作,增强辅助呼吸肌力量。每周3次,每次15分钟即可。
三、容易被忽视的危险信号
1、晨起头痛要警惕
夜间二氧化碳潴留的典型表现,说明呼吸功能已经明显下降。
2、嗜睡不一定是好事
二氧化碳麻醉的早期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睡得好”。
3、手指变色的警.示
指甲或嘴唇出现青紫色,提示血氧饱和度可能已低于90%。
四、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
1、家庭必备三样宝
血氧仪、应急药物、急救电话要放在显眼位置。血氧低于90%就该联系医生。
2、学会使用急救药物
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要随身携带,正确掌握吸入技巧比药物本身更重要。
3、建立应急联系人
提前与邻居或亲友约定求.救信号,比如连续开关灯三次。
记住,慢阻肺虽然不可逆,但呼吸衰竭绝对可以预防。就像保养汽车发动机一样,定期维护才能避免“抛锚”。从今天开始认真执行这两件事,你会发现呼吸变得轻松多了。毕竟,能自由呼吸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