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东大肛肠医院消化科李主任介绍,胃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急症,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呕血与便血,根据症状缓急分为急性胃出血和慢性胃出血。一旦发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哪些原因会引起胃出血呢?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
李主任指出,在临床上能够引起胃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
消化系统疾病。胃出血的发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如胃溃疡、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胃部窦室病变引起胃部血管畸形等,都会引起胃出血。
肝脏疾病。常见的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胃出血,患者还可能有蜘蛛痣、肝掌、食欲不振等肝硬化其他症状。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引起的应激性胃溃疡、胃黏膜糜烂也会引起胃出血。
药物。长期服用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药物,对胃肠道不良影响较大,也会引起胃出血。
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当存在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情况时,胃壁的血管扩张,严重者可致血管破裂,出现胃出血。
胃出血的症状
胃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呕血、黑便、发热以及失血性休克、贫血等。
呕血。若出血量少则可无呕血;若胃出血量较多时,患者可能呕出鲜红色血液,常混有食物残渣,胃呕吐物隐血试验呈阳性。
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大便也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建议普通人注意观察自身的粪便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处理。
发热。一般胃出血患者常伴有发热,温度多在38.5℃以下。
失血性休克。若是急性胃出血,出血量过大时,患者可出现全身无力、冒冷汗、脸色发白、手足湿冷等失血性休克症状。
贫血。若是长期慢性的胃出血,可出现贫血,表现为脸色及口唇发白、四肢无力、精神不佳等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胃出血的预防
对于该病的预防,李主任建议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平时要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如冰淇淋、麻辣烫、炸鸡、浓茶、咖啡等食物,以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还要注意不食用质地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刺激。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可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消化道功能。
保持乐观开朗,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焦虑。应注意休息,但也不能无视身体的“生物钟”,过度补觉。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同时避免“二手烟”。
不滥用保健品以及药物。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测大便颜色,出现便血症状要积极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