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早起和长期晚起的老人,谁的身体更健康?医生告诉你真相

清晨五点的公园里,总能看到精神矍铄的老人打着太极;而日上三竿时,也有老伙计们悠闲地喝着早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息方式,到底哪种更利于健康?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长期早起和长期晚起的老人,谁的身体更健康?医生告诉你真相

一、生物钟的年龄密码

1、褪黑素分泌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的褪黑素会提前1-2小时达到峰值,这解释了为何老人普遍醒得早。但强行改变这种自然节律反而会造成压力。

2、深度睡眠减少

老年人深度睡眠时间比年轻人少40%左右,早醒其实是睡眠周期自然调整的结果,不必过度焦虑。

二、早起派的健康优势

1、心血管受益

晨间适度活动能提升血管弹性,哈佛大学研究发现,规律早起的老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1%。

2、血糖更稳定

清晨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作用。空腹血糖值通常比夜猫子群体低0.5mmol/L左右。

3、精神状态佳

接触晨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减少老年抑郁发生率。统计显示早起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低34%。

三、晚起族的隐藏福利

1、血压更平稳

允许身体自然醒的群体,晨峰血压上升幅度较小。有研究显示这类老人中风风险降低18%。

2、免疫力更强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免疫球蛋白水平会显著提升。特别是冬.季,多睡1小时能减少23%的呼吸道感染。

长期早起和长期晚起的老人,谁的身体更健康?医生告诉你真相

3、认知功能保护

睡到自然醒的老人短期记忆力测试得分更高,阿尔茨海默病筛查阳性率也相对较低。

四、关键在睡眠质量而非时间

1、黄金睡眠公式

无论几点睡,保证4-6个完整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分钟)最重要。中途醒来不超过30分钟都属正常。

2、警惕睡眠障碍

频繁夜尿、打鼾憋气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这些比作息时间更影响健康。

3、个性化调整

有午睡习惯的老人,晚间睡眠可适当减少。但午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进入深睡眠阶段。

五、给不同作息老人的建议

1、给晨型人

起床后先喝温水,避免立即剧烈运动。冬.季等太阳出来再外出活动。

2、给夜猫族

晚餐不要太晚,睡前2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可尝试渐进式提前作息,每周调整15分钟。

3、通用法则

每天固定时间晒太阳30分钟,这是调节生物钟最有效的方法。睡前泡脚水温不要超过42℃。

长期早起和长期晚起的老人,谁的身体更健康?医生告诉你真相

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记录三个月睡眠情况后,发现86岁的张奶奶虽然每天睡到8点,但体检指标比5点起床的李爷爷更好。关键是要听从身体信号,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毕竟,能让身心都舒服的作息,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