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需及时就医。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理。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复杂,可能由肠粘连、肿瘤、肠扭转或肠道炎症引起。症状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或粪便样物。腹胀明显,腹部触诊可能有压痛或反跳痛。患者常停止排便排气,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腹痛是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性质为绞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通过梗阻部位,导致肠管扩张和痉挛。治疗上可尝试使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或654-2,缓解肠道痉挛。
2、呕吐是急性肠梗阻的另一个典型症状,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为胆汁或粪便样物。这是因为梗阻部位以上的肠内容物无法下行,导致反流。对于轻度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和静脉补液缓解症状。
3、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是急性肠梗阻的重要体征。腹胀是由于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积聚,停止排便排气则是肠道完全梗阻的表现。对于不完全性梗阻,可尝试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或聚乙二醇,促进肠道蠕动。
4、急性肠梗阻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对于轻度梗阻,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和药物治疗。对于完全性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或肠造口术。
5、饮食调理在急性肠梗阻的恢复期尤为重要。患者应遵循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蒸蛋等,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需要及时处理的急症,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提高预后。患者术后应注意饮食调理,定期复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