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心内膜炎怎么治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严重时需手术干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心脏内膜或瓣膜引起的疾病,常见致病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治疗的核心是使用抗生素,通常需要静脉注射4-6周,具体疗程根据病原体和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对于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或头孢曲松;葡萄球菌感染则使用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肠球菌感染需联合使用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在抗生素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培养和炎症指标,确保感染得到控制。

细菌性心内膜炎怎么治

对于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瓣膜穿孔、心力衰竭或反复栓塞,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或置换,清除感染灶,以及修复心脏结构。术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心功能和感染指标。

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同样重要。高危人群,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人工瓣膜植入者或既往有心内膜炎病史者,应在牙科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日常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牙齿,避免皮肤感染,可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持续发热、乏力、关节痛或心脏杂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