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竭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急性心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下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的紧急情况。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液体,减轻心脏负担;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机械辅助装置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短期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在急性心衰竭的长期管理中至关重要。患者应严格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罐头等。适量饮水,避免过量液体摄入加重心脏负担。饮食上建议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类,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
急性心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和心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下肢水肿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