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钱不开空调进ICU!阿姨差点丢命,医生感叹:得不偿失
夏夜闷热难耐,电扇转出的风都是热的,您是不是也纠结过“开空调太费电”?先别急着关遥控器,有位阿姨的遭遇值得所有人警惕——为了省几十块电费,最后花掉几万块医药费,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一、高温带来的隐形杀手
1、体温调节系统崩溃
当环境温度超过33℃时,人体汗腺会持续高强度工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像让发动机不停超负荷运转,最终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瘫痪。
2、血液黏稠度飙升
高温下大量出汗却不及时补水,血液会变得像糖浆一样黏稠。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血栓风险是平常的2.3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危险。
3、电解质紊乱连锁反应
每流汗1000毫升就会流失3克盐分。当钠离子浓度低于135mmol/L时,可能出现恶心、抽搐甚至意识障碍,这就是典型的热衰竭症状。
二、这些省电行为很危险
1、开窗开空调两不误
以为开窗能省电?实际上外机需要加倍工作来对抗热空气交换。正确做法是拉上窗帘,保持门窗紧闭。
2、温度调高再开风扇
28℃以上时,风扇只会把热风往身上吹。空调设定26℃配合风扇,才是既省电又有效的组合。
3、出门就关空调
频繁启停最耗电,短时间外出保持运行反而更经济。建议超过1小时再考虑关闭。
三、科学降温的黄金法则
1、温差控制在8℃内
室外35℃时,空调开到27℃即可。骤冷骤热会导致血管痉挛,特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定时开窗换气
每3小时开窗10分钟,能预防空调病。最好选择早晚温度较低时段通风。
3、巧用除湿模式
湿度每降低10%,体感温度下降1℃。梅雨季开启除湿模式,28℃也能很舒适。
四、高危人群特别注意
1、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2、体弱老年人
65岁以上人群对脱水的敏感度是年轻人的3倍,建议在室内放置温湿度计监测。
3、婴幼儿群体
宝宝每公斤体重需水量是成人的3倍,要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稀释果汁。
记住:空调费是小钱,医药费才是大开销。当天气预报连续三天发布高温预警时,该开的空调千万别省。准备个温度计放在床头,超过30℃就果断按下制冷键——这笔健康账,怎么算都是保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