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儿肾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只有11岁、12岁的儿童尿毒症患者已不罕见。全国3.6亿儿童中,目前肾脏病患儿约有300多万,每年数千名儿童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专家指出,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最常见的肾病,但只要早期诊治,治疗效果比成人好。“患儿一旦到了终末期,就需要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治疗、肾移植等,不但花费昂贵,且危及生命。
遗传、感染等都可诱发儿童肾病,儿童肾病或影响至成年期
儿童急性肾损伤被低估。专家介绍,据报道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非常低,约每百万人15.0~74.7。儿童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率的研究结果差异也非常大,从8%到89%。
“最近,我们牵头组织完成了‘中国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说,初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8%。由此看来,过去对我国儿童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了,而且存在对急性肾损伤的认识不足,在临床中的部分急性肾损伤被漏诊。
儿童患肾脏病原因很多。不同于成人慢性肾脏病,儿童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及遗传性异常。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超过150个能调节肾脏发育或是特异性调节小球、小管功能的基因。
专家介绍,除了先天性的,还有一部分患儿是非肾脏病的并发症造成的继发性肾损伤。一些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肾脏受累,并促使患儿死亡。各类原发、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影响儿童肾脏健康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对肾组织病理分析,发现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是微小病变性肾病,其次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病。儿童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小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大手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新生儿窒息及低出生体重等。
此外,儿童患肾脏病的原因很多,除了跟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有关。如高蛋白、食盐进食过多,保健品吃得过多,滥用药物,过度肥胖,长期久坐、憋尿等。
有的成年肾病患者孩童期已埋下祸根。梁敏指出,儿童时期的肾脏病变可能导致成年后的慢性肾脏病,未能良好控制的肾脏病有逐渐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大量数据表明,成年人的高血压、蛋白尿及慢性肾脏病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有些甚至早在宫内及围产期就已存在。
成人肾脏病跟孩童时期有密切关系,从一些成人肾病患者身上发现,很多人在孩童时期就已埋下病根。所以,儿童时期的肾脏病需要积极妥善的治疗,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密切观察和随访。专家指出,“在小的时候发现肾病,及时治疗,到成年时候病情就会轻很多。”因为孩子的恢复能力比成年人强。
尿常规、彩超等检查可识别儿童早期肾病,九成多肾病可通过尿常规发现
小儿肾病,不同于感冒、发烧在儿童中那么常见,但确实是对孩子危害极大的疾病之一。部分小儿肾病的病情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如果家长没有足够重视,孩子往往被检查出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慢性肾衰竭阶段。慢性肾衰竭分为五期,在前四期,患儿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一旦进入到第五期,也就是终末期,则必须选择肾脏替代治疗。
如何早期识别儿童肾脏病?家长们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应关注孩子的肾脏健康,从儿童时期就应该尽早筛查、诊断和治疗,平时多注意尿形状是否发生改变,眼皮浮肿、尿颜色异常、泡沫尿、不明原因的乏力、贫血等都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表现。
抓那几建议,家长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肾脏病的蛛丝马迹。一是清晨有轻度眼睑肿胀及组织松弛处(如会阴部)水肿,或久坐久立后足背水肿、手指发胀等;二是小便后便池中泡沫明显增多,并且长时间后仍不能消退。三是眼睛可见的肉眼血尿及显微镜下才可发现的镜下血尿,这些都是提示肾脏病的重要讯号。
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病筛查的“金标准”。临床数据显示,儿童的尿检异常率为1%。肾脏病早期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临床上通常采用尿常规进行检查,对血尿、蛋白尿的出现及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患儿肾脏受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九成以上的肾脏病,通过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即可发现疾病,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脏病等疾病的检查。
此外,通过肾脏彩超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还能观察肾脏及其周围的各种病变,无痛苦、无创伤,也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自1951年首次应用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方法以来,穿刺针的改进及影像定位的日益精确,已使肾活检也成为肾脏病的常规检查。
专家还建议:
1.常规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许多泌尿系统异常。
2.认真了解肾脏病家族史,一些肾脏病有明确的遗传规律和家族史;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确诊。
3.开展蛋白尿、血尿及尿路感染普查,儿童体检应增加尿检验项目。
4.一些特殊儿童,如低体重儿、早产儿是肾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重点监控和肾脏病预防;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乱用解热镇痛类药,当心引发儿童肾病
孩子感冒发烧很常见,许多家长会随意给孩子吃一些感冒药。但梁敏提醒,有的解热镇痛药对儿童副作用很大,有的抗生素带有较强肾毒性,还有的中草药可引起肝肾损伤,一旦乱用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肾脏疾病。
注意庆大霉素等肾毒性药物。梁敏指出,临床可以见到各种用药使用不当或用药过量而“伤肾”的小病患。不少家长喜欢在小孩生病时自己用药,比如抗生素自购自用也较普遍。殊不知小儿肾脏的发育还不健全,其功能与成人有异,一些肾毒性药物如果用的时间稍长或量稍大,就有可能造成小儿急性肾功能损伤,在宝宝长大成人后,容易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梁敏介绍,最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物、利尿剂等。一些中药材也被证明有肾毒性,它们包括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例如关木通、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以及甘露消毒丸、龙胆泻肝丸、排石冲剂等中成药。雷公藤制剂可引起肝、肾、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损害,禁止给儿童使用。
不可迷信中药偏方。余自华也特别提醒,千万不可迷信中药偏方。所谓偏方,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前人积累的经验传下来的。有的偏方虽然也治好过一些病例,但它的治病机理还需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加以研究证实;二是有的是对症的,而不是治本的;三是有的甚至是假药。肾病综合征病因不同、临床类型不同、病变性质及轻重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可能一样,用一种偏方来治疗所有肾病显然是不正确的。
儿童肾病应选大医院做规范治疗,不可随意自行停药
对于肾病儿童,应该选择正规大医院接受正规诊治,待病变性质及程度确诊后再考虑治疗方案。专家指出,大部分迁延到末期的病例,都是在患病初期没有接受规范化治疗所致。
目前,许多大医院都欠缺儿童肾病诊疗经验,因治疗长期持续,且费用高昂,不少患儿家长只能放弃治疗。余自华建议,儿童肾脏病的诊断流程和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方法,应全力打造小儿肾活检、肾脏病病理诊断、肾脏病基因诊断、小儿透析和小儿肾移植等5个技术平台,开设小儿肾脏病专科门诊,并建立小儿肾脏病登记和随访制度,提高小儿肾脏病的诊疗水平。特别是,应用分子遗传学和人类基因组学技术,对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诊断。
“目前全球治疗肾病的主要药物还是激素,激素虽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往往会随着疾病的缓解、激素的逐渐减量乃至减停而渐渐消失。”专家说,很多家长对激素治疗认识不足,随意停药,也人为造成了孩子病情的反复。
对于已患肾脏病的儿童来说,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进行科学护理?专家强调“如何服药、预防感染(包括手卫生)、测量体重、记录出入量”四个方面。“比如给孩子服药注意什么?首先,不要平躺着吃药;其次,剂量一定要准确(滴管、注射器、分割器);再次,孩子服药不要说成喝糖水或吃糖豆。特殊药物要遵守治疗计划,不能自行停药。一旦忘记服药,不要随便补服,不能将两次药合在一起服用。”
专家建议,家长对肾病要有清醒的认知,检查结果有一点异常,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和恐慌,保持乐观心态去面对。还有,适当运动,加强孩子的抵抗力,肾病患儿很怕感冒,不要疑似肾病就不运动了,整天要孩子休息甚至要求卧床,这样抵抗力就更差了,对身体反而不利。
专家提醒,家长应尽量少让病儿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不与有感染的人接触,出门时戴口罩,注意冷暖,暂停接种疫苗。其次,饮食上要区别对待。激素引起食欲亢进时,要适当限制饮食,保持优质低蛋白、低脂饮食,如鱼类等;食欲欠佳时,要增强食欲;如果严重水肿未消退,又有高血压时,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直至浮肿消退。(吴志晓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