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提到周围血管病,就有好多人抓脑袋,它主要是身体的外侧血管发生的疾病。而它又有哪些症状呢?下面就来关注一下周围血管病的症状:
1、疼痛
疼痛主要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高压、瘀血引起。其类型有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
⑴间歇跛行:又称运动性疼痛,整个下肢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小腿腓肠肌部位(即小腿后部),特点是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出现怠倦、压迫感、麻木感,钝痛或痉挛性剧痛等,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但再次行走同样的距离,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这是肢体慢性缺血的典型症状,多在病变早期出现。一般地,持续行走的距离越短,病情越严重。另外,静脉性疾病和有些非动脉闭塞病变,如髂-股静脉闭塞、髋或膝关节炎等,也可发生间歇性跛行。因此,对有间歇性跛行者,必须检查有无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性疾病的其他征象。
⑵静息痛:严重的动脉和静脉病变,多能引起肢体持续性疼痛,而以动脉闭塞所酿成者更为剧烈。动脉性静息性疼痛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炎引起。静息痛可突然发生,如急性动脉闭塞,也可逐步发展而来,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抬高患肢后症状可加剧,夜间疼痛显著加重,因此不少病情严重者,终夜端坐抱膝,呻吟不止,不以平卧入睡。当患肢发生溃烂或坏死后,疼痛的程度更加剧烈。静脉性静息痛一般为沉重、酸胀和胀痛感。深静脉血液倒流和回流障碍性病变时,一般在站立时间较长后,均可发生疼痛,平卧并抬高患肢后,即可减轻或消失。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除患肢肿胀、胀痛外,在病变部位尚有压痛存在,如腓肠肌部位(即小腿后部)和股总静脉(大腿内侧)等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继发小腿下段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时,小腿远端常常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如皮肤纤薄、脱屑、趾甲变性、毛发稀少、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足靴区可发生溃疡,常经久不愈,尤其有感染者,可发生持续性疼痛,但抬高患肢后,疼痛可减轻。
2、皮肤温度
肢体皮肤表面的温度随供血情况而变化。急性或慢性动脉主干闭塞时,闭塞远侧皮温降低的范围,随闭塞平面的高低而不同。急性动脉栓塞时,皮肤温度降低的平面要比栓塞平面低一掌宽至一个关节,而皮色改变、感觉和运动障碍的平面常较栓塞平面低一至两个关节平面。慢性股浅动脉闭塞的患者,由于股深动脉代偿性扩张,膝关节侧支动脉形成良好者,其膝部皮肤温度可明显升高,出现"暖膝征"。末梢动脉强烈痉挛,如雷诺综合症者,也会在发作时使指趾端发凉,但在痉挛缓解后,皮肤温度又会复升。末梢动脉暂时性过度扩张,如红斑性肢痛症,则使患足潮热、灼痛。肢体有动脉瘘存在时,由于患处血流量增加,除可发生肢体增长、增粗,毛发增多外,皮温也随动脉血液分流量的多少,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血液分流量较大,则动静脉瘘口的远侧肢体皮温可降低。检测患肢皮温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中指第二节背面,从肢体末端逐步移向近侧,检查皮温有无明显改变,改变的部位为变温带,提示其远侧肢体供血不足。另可用半导体皮温计和深组织温度计检查,可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3、患肢形态
患肢的形态主要为肿胀,其次包括萎缩、增长、增粗和局限性隆起等。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多发生患肢肿胀,主要由深静脉系统淤血、高压所致。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分为血液倒流和血液回流障碍两大类。血液倒流者包括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继发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型、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症等。血液回流障碍型包括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完全闭塞和部分再通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髂静脉受压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这两类疾病虽然病理变化不同,务流动力学改变各异,但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包括患肢肿胀、胀痛、酸胀、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等。肿胀在较长时间站立后发生或加重,平卧或经过一夜睡眠后消退。高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髂静脉或髂-股静脉闭塞者,还于大腿上段或下腹部静脉曲张。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者,除患肢肿胀外,还有皮肤血管痣、肢体增长和浅静脉曲张等表现。髂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时,多在胸腹壁可见曲张的浅静脉。动静脉瘘也可使肢体肿胀,但程度较轻。患肢静脉肿胀需与淋巴水肿和心脏病、肾病引起的下肢肿胀相鉴别。静脉性肿胀一般不延及足部,而淋巴水肿和心脏病引起的下肢肿胀,则包括足部在内。淋巴水肿者皮肤呈典型的象皮肿。心脏病、肾脏病引起的下肢肿胀均累及双下肢,范围广泛,多伴有原发病因的其他症状。肢体增长均发生于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动静瘘和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等,除肢体增长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应的症状,如多在幼年或少年发病,动静瘘患者还可在病变部位扪及震颤和听到杂音。周围血管病所致的局部隆起,包括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动脉瘤、囊性浅静脉扩张、静脉瘤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下肢皮肤色泽的改变主要由动脉供血不足、舒缩失常,以及静脉系统淤血、高压所致。正常皮肤的色泽为淡红色,病态的皮色有发红、发绀、苍白三种。红斑性肢痛发作时,皮肤呈典型的潮红色。雷诺综合症和指(趾)发绀病时,双侧肢体的对称部位呈持续和均匀的发绀,并伴皮肤温度降低。动脉痉挛或闭塞使肢体供血不足时,患肢皮肤呈苍白色。下肢深静脉高压继发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或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多发生足靴区色素沉着,一般认为,色素沉着的范围和程度,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
4、结构异常
结构异常主要包括皮肤及其附件营养障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浅静脉曲张等。患肢慢性缺血时,指(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并有平行嵴形成,在病情改善后,这些病变可随之消失。动脉痉挛性病变,如雷诺综合症和战壕足综合征等,最常见的改变为邻近甲皱襞的指(趾)甲变薄,并潜入表皮,表皮则显著变宽,形成翼状胬肉。指(趾)背的毛发可停止生长或脱落,在循环改善后可再生。肢体的主要动脉搏动的改变,是诊断周围血管病的重要体征。四肢可扪及动脉有肱、桡、尺、股总、腘、足背和胫后动脉,这些搏动的改变可分为正常、减弱、消失和增强等。局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是近侧主干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特征。在不同部位扪及局部动脉搏动的改变,可以相当正确的估计病变的范围和平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因动脉闭塞或强烈痉挛所引起。另外,其他病变,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瘤、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甲亢等,也可导致周围动脉搏动的变化。正常的动脉血流不会发生杂音,若主干动脉狭窄、动静脉瘘和动脉瘤等时,均可听到杂音。动脉管腔狭窄时,杂音自病变片向远侧传导。动静脉瘘时,杂音局限于病变部位。动脉瘤者局部还有搏动和膨胀性肿块。
5、溃疡和坏死
急、慢性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淤血、高压,多可酿成溃疡和坏死。肢体主干动脉闭塞性疾病所引起的溃疡,多起于足趾或手指,伴有持续和剧烈的静息痛。若病情继续恶化,即发生坏死,并向近侧进行性扩展。下肢静脉淤血、高压是足靴区溃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内踝部,足靴区往往同时有其他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如瘙痒、湿疹、皮炎和色素沉着等。另外非血管疾病,如脊髓损伤、脊髓结核、脊髓空洞症和糖尿病等,也可导致趾溃烂。这些溃疡多与神经病变有关,局部常有感觉减退,溃疡多位于受压点和胼胝处。
6、肿块
肿块主要包括搏动性和非搏动性肿块。搏动性肿块通常为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主要表现,压迫肿块的近端,肿块可变小,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肿块活动度较差,在搏动性肿块上听诊可闻及血流杂音。非搏动性肿块最常见于血管瘤,这种肿块往往触之质软,体位试验阳性,边界不甚清楚,经肿块穿刺可抽出血液。颈动脉分叉部们生长缓慢的肿块,可左右移动,但上下不能移动,压迫颈总动脉肿块缩小不明显者,应考虑颈动脉体瘤的可能。
7、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是指脑缺血和卒中,主要与颅外颈动脉病变有关,如颈动脉狭窄、闭塞、颈动脉斑块脱落和颈动脉瘤等。单侧大脑半球症状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主要为颈动脉硬化斑块表面栓子脱落所致。其发病迅速,一般症状持续2-5分钟,主要症状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觉障碍等。完全性脑卒中主要为脑血管发生栓塞、血栓形成或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血流锐减,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所致。
周围血管病的症状是什么,上述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周围血管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一些疾病症状,相信大家一定对这种疾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吧?在了解了这种疾病的一些症状以后,大家应该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