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得癌症,提醒:洗碗时的几个坏习惯,看看你占了几个?
厨房里的碗筷每天都要洗,可你知道吗?错误的洗碗方式可能正在悄悄埋下健康隐患。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日积月累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潜在风险。今天就来说说洗碗时最容易踩的4个坑,快看看你中招了没?
一、洗碗布用错比马桶还脏
1、一块抹布用半年
实验显示,使用一周的洗碗布细菌量可达5000万个/平方厘米。建议每周煮沸消毒或更换,潮湿环境下更要2-3天消毒一次。
2、擦完餐桌擦碗筷
生熟不分的抹布可能传播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最好准备不同颜色的抹布,区分擦拭台面、餐具和灶具。
3、拧不干就堆着
潮湿的洗碗布是细菌培养皿。每次使用后要彻底拧干,悬挂在通风处晾晒,避免折叠堆放。
二、洗洁精的三大使用误区
1、挤太多洗不干.净
过量使用会导致化学残留,每升水加3-5滴就够了。冲洗时要用流动水冲15秒以上。
2、直接滴在碗上
浓缩洗洁精局部残留风险高。正确做法是先稀释在温水里,再用海绵蘸取擦洗。
3、混用不同品牌
不同配方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建议固定使用中性配方的产品,避免碱性过强的种类。
三、这些洗碗方式最伤手
1、冷水直接洗油碗
低温下油脂更难溶解,反复揉搓会破坏手部屏障。40℃左右的温水最适合去油。
2、戴着戒指洗碗
戒指下的积水容易滋生细菌,还可能造成金属过敏。洗碗前记得取下所有首饰。
3、用钢丝球猛刷
粗糙表面会刮伤餐具涂层,产生微塑料。釉上彩餐具更要用软布清洗。
四、碗筷存放的隐藏风险
1、叠放时碗底朝上
积水容易滋生霉菌。应该倒扣沥干,或者用消毒柜烘干。
2、木质餐具久泡不晾
潮湿环境会导致霉菌超标。竹木餐具洗后要立即擦干,置于通风处。
3、塑料饭盒不揭盖晾
密封状态下残留水汽会产生异味。所有密封容器都应打开盖子彻底风干。
其实预防疾病往往就藏在这些生活细节里。从今天开始,检查下自家的洗碗习惯,该换的抹布及时换,该调整的方法马上改。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大动干戈,把每个小细节做到位,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