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神经毒性: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局部反应少,会出现脉弱、出汗、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
血毒: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迅速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后30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水泡、脓包、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
混合毒性:同时也有上述两种症状。
二.处理
一、保持冷静。
千万不要乱跑求救,这样会加速毒液的分布。尽量识别咬蛇的特点,不要让伤者使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二、立即绑扎。
用止血带绑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如果没有止血带,可以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条代替。敷的时候不要太紧,要用手指。其程度应以能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不妨碍动脉流通为原则(不同于止血带止血法阻止动脉回流),每两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一分钟)。而且以前的观念认为15-30分钟内要放松30秒至1分钟,临床上要看实际情况,如果伤口肿胀迅速扩大,要检查是否绑得太紧,绑得时间要缩短,放松时间要增加,以免组织坏死。
三、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吮吸。
切开伤口前,必须使用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必要时用清水清洗伤口。将伤口切成十字形,用吸吮器吸出毒血。救援人员应避免直接用嘴吸出毒液。如果口腔内有伤口,可能会引起中毒。口服蛇药片(如南通季德胜蛇药片),或用清水将蛇药片溶解成糊状,涂。
四、立即送医。
除非一定是无毒蛇咬伤,否则应视为毒蛇咬伤,送至有血清的医疗单位(山区卫生所或县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预防
进入蛇区时,应穿厚靴和厚帆布绑腿。
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
野外露营时,应清除附近的长草、泥洞、石穴,以防蛇身。
平时应熟悉各种蛇类特征及毒蛇咬伤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