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也会“盯上”孩子,家长的不理解,或把孩子推得更远

抑郁症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当9岁的小学生把"不想活了"写进日记,当初中生反复用圆规划伤手臂,这些被误认为"矫情"的信号,可能是孩子在无声呼救。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家长的这3个常见反应,正在把孩子推向悬崖边缘。

抑郁症也会“盯上”孩子,家长的不理解,或把孩子推得更远

一、这些"为你好"的话其实是刀

1、"你就是想太多"

当孩子说"活着没意思",60%家长第一反应是否定。但抑郁情绪就像骨折,不会因否认就消失。临床发现,被父母理解的孩子康复速度比被否定快2.3倍。

2、"手机玩多了才这样"

把抑郁归因于电子设备,就像用创可贴治疗肺炎。大脑神经递质异常才是根源,过度限制反而会让孩子失去情绪出口。

3、"我们这么累都没抑郁"

比较式回应会加重病耻感。青少年抑郁的激素波动幅度是成人的4倍,这不是意志力问题,而是生理性病变。

二、被忽视的早期信号

1、身体先于情绪报.警

持续头痛、胃痛却查不出原因,可能是躯体化表现。某三甲医院统计,12%反复腹痛的儿童最终确诊抑郁。

2、快乐能力下降

抑郁症也会“盯上”孩子,家长的不理解,或把孩子推得更远

突然对最爱的事物失去兴趣要警惕。比如漫画迷连拆封新书都没兴趣,游戏玩家两周不碰手柄。

3、作息异常

并非所有抑郁都失眠,有些孩子会每天睡12小时仍困倦。体重一个月波动超5%也是信号。

三、家长能做对的三件事

1、把"矫情"换成"需要帮助"

简单一句"你很难过吧"就能建立信任。记住情绪没有对错,就像体温高低只是数据。

2、提供专业支持

就像近视要配眼镜,抑郁需要专业评估。三甲医院儿少心理科或正规心理咨询是更优选择。

3、调整家庭互动

减少"快点""应该"等催促语。有研究发现,父母语速降低20%,孩子情绪稳定性提升35%。

抑郁症也会“盯上”孩子,家长的不理解,或把孩子推得更远

当孩子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别再用"青春期叛逆"来解释。抑郁是大脑的感冒,不是性格的污点。放下"我的孩子不可能"的执念,才是帮助他们的第一步。记住,理解不是纵容,而是给孩子一个爬出黑洞的绳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