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的不怕吗?这些你绝对没注意的危险信号,早知道早预防!
糖尿病就像个潜伏的高手,平时不显山露水,等发现时可能已经“出招”了。很多人以为只要血糖值没超标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身体早就在悄悄发出求.救信号。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小细节,可能就是糖尿病埋下的隐患。
一、这些异常表现别不当回事
1、皮肤突然变黑
脖子后面、腋下等部位出现天鹅绒样的黑色斑块,医学上称为黑棘皮病。这往往是胰岛素抵抗的皮肤表现,约60%的患者会在确诊糖尿病前出现。
2、视力时好时坏
血糖波动会导致眼球晶状体膨胀收缩,造成视力不稳定。有些中老年人误以为是老花眼加重,其实可能是血糖在捣鬼。
3、伤口愈合变慢
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白细胞功能,导致小伤口迟迟不愈合。脚部出现反复溃疡更要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二、容易被误会的危险信号
1、频繁起夜
每晚超过2次夜尿就要注意,肾脏在高血糖状态下会启动“排糖机制”,连带排出大量水分。
2、餐后犯困
吃完饭就昏昏欲睡不一定是吃太饱,可能是血糖骤升骤降引起的“餐后低血糖”反应。
3、手脚发麻
像蚂蚁爬行的刺痛感,特别是夜间加重的四肢麻木,往往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前兆。
三、高危人群自查清单
1、腰围超标的人
男性≥90cm、女性≥85cm就要警惕,内脏脂肪过多会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2、有家族史的人
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增加30%;双方都有则风险提升50%。
3、妊娠期血糖高的人
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未来患2型糖尿病概率是普通人的7倍。
四、科学预防三部曲
1、饮食讲究“三低一高”
低GI、低脂肪、低盐,高纤维。每餐保证半斤非淀粉类蔬菜,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全谷物。
2、运动记住“1357”
每天至少1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保证5天,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70-年龄)次/分。
3、监测做到“三个一”
每年测1次空腹血糖,每季度测1次餐后血糖,高危人群每月测1次随机血糖。
糖尿病前期往往有5-10年的逆转窗口期,关键是要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个检查能揪出80%的潜在病例。预防永远比治疗简单,从现在开始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微小信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