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肠癌?人参皂苷Rh2的抑制作用
肠癌是指原发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肠癌的发生率、死亡率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在全球常见的肿瘤中,结直肠癌排在第三位。
肿瘤分期的目的在于了解肿瘤发展过程,指导拟订治疗方案以及估计预后。依据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淋巴结与血道转移情况,对估计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结肠癌分期标准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和Dukes分期法。
目前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因肠癌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肠癌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是晚期。根据统计数据表明: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后,病情无转移的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90%;如病情有转移,术后5年存活率小于50%;由此可得,大肠癌早期确诊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关键。
大肠癌筛查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粪便检查和肠道结构性检查。粪便检查,主要包括便隐血试验和粪便脱落细胞检查;肠道结构性检查,主要包括乙状结肠镜检查、全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和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结肠成像模拟肠镜检查等。
粪便检查中广泛使用的便隐血检查包括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检查方法,化学法由于特异性较差,会受到食物的影响,目前已逐渐被免疫法所取代,但便隐血检查对无出血的病变没有检出能力。
肠道结构性检查具有诊断作用,可以明确肠道病变的性质和部位,甚至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全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灵敏度高的检查方法,但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CT结肠成像属于非侵入性检查,技术,但存在放射暴露。
但是要知道,早期阶段发现以争取早期治疗机会仅仅是属于肿瘤二级预防,针对肠癌的病因学及发病学预防,降低肠癌的发病率更是重中之重。传统中医药治疗作为辅助治疗贯穿肠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同样中医在肠癌的预防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作用。
肿瘤在机体中可介导并引起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形成,而炎症微环境无疑给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一些中药及它们的现代提取物可以抑制和减少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形成,而发挥抑制肿瘤生,起到预防的作用。
提取自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h2能显著抑制RAW264.7合成TNF-α、IL-6和IL-1β(P<0.01),同时显著促进IL-10的合成(P<0.01),并且通过显著抑制IkBα的降解而阻止NF-κB/p65易位入核(P<0.01)。人参皂苷Rh2能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事件之一,可使细胞生长失控和不分化,并终导致肿瘤的发生,而通过对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可以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的目的,有效的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人参皂苷Rh2对Caco-2、HT-2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能显著减少HT-29细胞的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通过阻滞细胞处于S期来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
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患大肠癌概率比较大,由于大肠癌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且大肠癌初期症状与痔疮和肠炎相似,容易被误诊导致病情被耽误甚至恶化。因此建议人们如出现大便性状长期改变、腹胀腹痛、血便、肛门痛、腹部包块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病情延误或被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