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急性肠炎可能引起肠易激综合征、脱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1、肠易激综合征
急性肠炎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肠道黏膜在炎症刺激后出现功能紊乱,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内脏高敏感性有关,症状常持续数月。治疗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2、脱水
严重腹泻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引发脱水现象,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婴幼儿及老年人更易发生重度脱水,可能伴随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表现。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必要时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电解质紊乱
频繁呕吐腹泻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嗜睡等症状。血生化检查可见相关指标异常,需通过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补充电解质,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4、败血症
细菌性肠炎可能引发败血症,病原体侵入血液后导致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血培养可明确致病菌,需立即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5、反应性关节炎
沙门菌、志贺菌等感染后可能诱发反应性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肿痛,通常出现在肠炎症状消退后1-4周。发病与免疫交叉反应有关,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炎症,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关节功能。
急性肠炎患者需注意补充水分,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预防脱水。饮食宜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日常需加强手卫生,注意食物清洁与充分加热,避免肠道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