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口有小肉坠以为是痔疮?注意!可能是直肠出来了,别耽误治疗

冬季季干燥的天气里,不少人发现上厕所时肛门口多了一团"小肉球",第一反应都是"完了,得痔疮了!"但您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肉坠背后,可能藏着更危险的信号——直肠脱垂正在悄悄发生。

肛门口有小肉坠以为是痔疮?注意!可能是直肠出来了,别耽误治疗

一、痔疮和直肠脱垂的3个关键区别

1.形态特征不同:痔疮形成的肉球表面光滑呈紫红色,排便后会自行回缩;直肠脱垂的黏膜呈现环形皱褶,严重时能看到肠壁分层,像袖套一样外翻。

2.伴随症状差异:痔疮常见便血、肛门瘙痒;直肠脱垂会伴随肛门坠胀感,长期站立后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排便不尽感。

3.回纳难度区分:痔疮脱出物一般能用手推回;直肠脱垂初期虽可回纳,但中后期需要专业手法复位,严重时无法回纳会导致嵌顿坏死。

二、冬季高发的4个危险因素

1.慢性咳嗽:寒冷季节呼吸道疾病增多,长期腹压增高直接冲击盆底肌。

2.便秘加重:冬季水分摄入减少,干燥粪便增加排便时的努责动作。

3.久坐少动:天气转冷后运动量骤减,盆底肌肉支撑力持续下降。

4.错误进补:过量食用温燥食物导致肠道津液不足,排便困难恶性循环。

三、居家自测的2个实用方法

1.镜子观察法:蹲位状态下用镜子观察,直肠脱垂可见放射状皱襞,痔疮则是结节状突起。

2.触诊辨别法:洗净手指轻触脱出物,痔疮质地柔软有弹性,直肠黏膜触感更湿润光滑。

四、必须就医的3个预警信号

1.脱出物增大:从最初指甲盖大小发展到鹌鹑蛋体积。

2.回纳困难:需要用手辅助推回且停留时间越来越短。

3.黏液渗出:肛门周围出现不明黏液或粪水污染内.裤。

发现异常千万别抱着"冬天穿厚裤子看不见"的心态拖延,及时到肛肠科做指诊和肛门镜检查。日常注意保持每天1500ml温水摄入,多吃银耳、山药等润肠食材,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就起身做提.肛运动。记住,肛门健康就是生活质量的基础保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