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澡不注意=生病+伤身

一、水温过高=皮肤"火山爆发"

1.冬季很多人喜欢用烫水洗澡,但超过45℃的热水会破坏皮肤表面油脂膜,导致干燥瘙痒甚至龟裂。皮肤科数据显示,冬季湿疹患者中30%与过热洗澡有关。

冬季洗澡不注意=生病+伤身

2.突然接触高温水会让血管剧烈扩张,血压波动明显。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门诊常见洗澡后头晕目眩的案例。

3.建议先用手肘试水温,这个部位对温度敏感度接近身体平均承受力。最.佳水温应该保持在38-40℃,比体温略高即可。

二、洗澡时间=皮肤"脱水倒计时"

1.15分钟是皮肤水分流失的临界点。当浴室充满蒸汽时,皮肤表层水分会反向蒸发,这就是为什么泡澡越久皮肤越皱。

2.北方干燥地区更要注意控制时长。实验显示在湿度低于30%的环境,10分钟洗澡就会让角质层含水量下降50%。

3.设置手机倒计时是个好办法,或者选择节奏感强的音乐,3-4首歌的时间刚好合适。

三、沐浴产品=皮肤"化学战"

1.碱性强的肥皂会改变皮肤PH值,冬季建议改用弱酸性沐浴露。检测方法很简单,挤在PH试纸上呈现淡黄色就合格。

2.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的产品要慎用,这些在夏.天清凉的成分,冬天会加倍抽干皮肤水分。

3.起泡程度不等于清洁力,过度起泡反而需要更多清水冲洗,无形中延长洗澡时间。

四、洗澡顺序=血管"过山车"

1.先洗头会造成头部血液集中,有低血糖或颈椎病的人容易眼前发黑。正确顺序应该是先冲脚部,再躯干,最后头部。

2.洗澡时突然弯腰捡东西很危险。浴室滑倒事故中,67%发生在体位突然变化时。

3.出浴前用稍凉的水冲小腿30秒,能帮助收缩血管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五、保湿时机=皮肤"黄金60秒"

1.洗澡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3分钟内涂抹乳液吸收效率提升300%。观察皮肤表面,当水珠将干未干时效果最.佳。

2.冬季推荐含神经酰胺的成分,这种细胞间脂质能模拟人体天然保湿结构。测试方法是将乳液涂在镜子上,干了不留白痕的质地更亲肤。

3.关节处要重点护理,这些部位皮脂腺分布少,可以采取"三明治涂法":先喷雾再乳液最后霜状产品。

寒冷季节的洗澡习惯直接影响免疫力水平。明早开始,试试调低一度水温,缩短两分钟时间,三个月后您会感谢现在做出的改变。健康从来都在细节里,就像雪花落在掌心需要温柔对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