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1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食物,很多人还在掏钱买……

听说隔壁小王又双叒叕交智商税了?这次是因为花半个月工资买了"超级食物大礼包",结果营养师朋友看了一眼配料表就笑出了鹅叫。那些包装上印着"诺贝尔奖配方""冰川水源采集"的昂贵食材,可能和您家菜市场的萝卜白菜营养差不了多少。

这11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食物,很多人还在掏钱买……

一、酵素:昂贵的"蛋白质碎渣"

1.酵素本质就是酶,吃进胃里会被胃酸分解成氨基酸碎片,和吃鸡蛋没区别。那些宣称"直接参与代谢"的广告词,相当于说用嘴喝消毒水能杀灭体内病毒。

2.自制水果酵素更危险,杂菌发酵可能产生甲醇,某实验室检测发现部分产品甲醇超标12倍,喝它不如喝二锅头来得痛快。

二、黑糖:染色版的白砂糖

1.所谓古法熬制的黑糖,矿物质含量还没菠菜十分之一多。喝一杯黑糖水摄入的糖分,需要跑步40分钟才能消耗掉。

2.痛经喝热水同样有效,非要加黑糖的话,建议直接舔铁锅底——反正补的都是铁锈。

三、儿童酱油:营销出来的伪需求

1.检测数据显示某品牌儿童酱油钠含量比普通酱油还高8%,所谓"低盐"纯粹是包装变小产生的视觉误差。

2.三岁以下根本不需要酱油调味,培养清淡饮食才是正经事。非要买的话,建议用滴管装普通酱油,至少省下一半钱。

四、葡萄籽提取物:被神化的抗氧化剂

1.体外实验显示的抗癌效果,相当于把癌细胞泡在提取液里淹死。人体临床试验最高证据等级只有C级,和"多喝热水"的医学建议同级。

2.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就能获得原花青素,非要花几百块买胶囊,属于典型的"买椟还珠"行为。

五、高钙奶:昂贵的心理安慰剂

1.普通牛奶每100ml含钙104mg,高钙奶约120mg,这多出来的钙量吃口豆腐就能补回来。

2.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只有乳酸钙的三分之一,喝高钙奶补钙,相当于用漏勺舀水。

六、即食燕窝:口水味的糖水

1.干燕窝50%是蛋白质,但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营养价值不如鸡蛋。那些"表皮生长因子"经过消化早变成氨基酸渣渣。

2.某检测机构发现即食燕窝唾液酸含量≈0.014g/瓶,相当于舔两下燕子窝就能获得的量。

七、奇亚籽:进口版芝麻

1.宣传的omega-3含量确实高,但主要是ALA形式,人体转化率不足5%。吃核桃的效果反而更好。

2.遇水膨胀的特性在胃里根本没用,不然喝碗粥也能号称"饱腹神器"。

八、椰子油:披着健康外衣的脂肪

1.82%都是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高出6个百分点。那些减肥食谱建议用椰子油,相当于建议用打火机点燃脂肪。

2.所谓的抗菌作用需要直接涂抹,吃进肚子和普通油脂没区别。中世纪欧洲人还相信吃翡翠能防瘟疫呢。

九、蛋白粉:健身小白的安慰剂

1.普通人每日所需蛋白质≈体重kg×1.2g,吃够鸡蛋牛奶瘦肉根本不需要额外补充。那些肌肉男喝蛋白粉前,先问问他们打针没有。

2.过量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某健身网红每天喝六勺蛋白粉,现在每周透析三次。

十、黑枸杞:染色版红枸杞

1.花青素含量确实高,但紫甘蓝、紫薯里的花青素不仅便宜还更好吸收。非要吃黑色食物,不如直接啃两口煤球。

2.野生黑枸杞因为过度采摘已濒临灭绝,现在市面90%都是染色货,买它等于支持造假产业链。

十一、白藜芦醇:红酒概念的延伸骗局

1.这个号称能抗衰老的成分,在人体实验中的有效性证据比中彩票还低。那些"哈佛研究"多是细胞实验,相当于说盐水能杀菌所以海水包治百病。

2.想获得等同补剂剂量的白藜芦醇,需要每天喝1000瓶红酒——到时候血管没硬化,肝先硬化了。

下次再看到"诺贝尔奖团队研发""冰川千年精华"之类的宣传语,建议直接打开手机计算器按按性价比。真正的养生智慧藏在日常饮食里,五块钱一斤的苹果,三块钱一把的菠菜,才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超级食物"。记住,所有需要掏空钱包才能获得的健康,大概率是商人用焦虑编织的陷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