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到底该怎么治?饭和药同等重要

如今,不少人认识到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饮食关系密切。要想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吃好饭”是很关键的一步,和科学用药同等重要。9月29日是第21个“世界心脏日”。本期,就教教广大冠心病患者如何健康吃饭。

心病到底该怎么治?饭和药同等重要

控制红肉摄入量。门诊中,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医生,得了冠心病还能吃肉吗?听说吃多了对心脏不好。”2019年,《循环》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欧洲9个国家近41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红肉摄入增加100克,冠心病风险增加19%。另有研究表明,过多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心脏病患病及死亡风险,但鱼类、禽类摄入量与心血管病没有明显关系。复旦大学分析了国人近20年的饮食数据发现,8年内平均每天增加至少40克红肉摄入的人,在接下来8年内死亡风险增加10%。

之所以过多进食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会增加冠心病发病率,是由于其含有大量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可导致胆固醇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且,一般爱吃肉的人不怎么爱吃蔬菜,饮食结构不合理易导致总热量摄入过多,带来肥胖,诱发“三高”,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植物蛋白也很好。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调整饮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根据蛋白质的优劣程度,可将其分为三六九等,最好的是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豆类、坚果;其次是鱼肉;往下依次是鸡蛋和奶制品、禽肉、未加工红肉;加工红肉排在最末。近期,国际血脂专家组发布共识——多吃优质蛋白,把每天吃的红肉、加工肉类替换成禽肉、鱼肉、饱和脂肪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奶制品、豆类、坚果,可有效预防心脏病。

心病到底该怎么治?饭和药同等重要

蛋白质虽好,也要遵循均衡合理原则。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

对普通人群而言,蛋白质摄入足量即可,并不是越多越好。正常情况下,人体不能储存蛋白质,多余的需随尿液排出体外,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人群,尽量选择鱼虾、禽、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伤、蛋白质过敏等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或减少蛋白质摄入。

食材种类要丰富。建议三餐做到食材种类多、数量少,每人每天应吃12种以上食材,每周达到二三十种。不妨向日本人学习,餐具换成“小号”,一碟可能就放一片西红柿、两三片黄瓜,但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值得强调的是,冠心病患者增加蔬果摄入量,有助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含量。

细嚼慢咽护胃肠。吃饭要慢,每餐六七分饱。一顿饭吃30分钟左右,细细咀嚼食物,食欲中枢才能发出正确指令,使人产生饱腹感,避免发胖。充分咀嚼将食物磨细的同时,还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细嚼慢咽对降低餐后血糖也有益。

心病到底该怎么治?饭和药同等重要

做饭一定少放盐。高血压、冠心病和盐摄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临床数据表明,相当比例的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又会促进冠心病发展,而盐摄入量过多,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本就不足的冠心病患者极为不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高血压。因此,限盐控血压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建议冠心病患者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家里可以备个限盐勺,时刻提醒“掌勺人”做菜少放盐。除了食用盐外,很多吃着不太咸的加工食品,含盐量也很高。大家在选购食品时要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钠含量低的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