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医,患糖尿病二十多年,总结出控制血糖的这些办法,并不难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负担”,但这份甜蜜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二十多年与血糖的拉锯战,让我从手忙脚乱到从容应对,这些经验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

久病成医,患糖尿病二十多年,总结出控制血糖的这些办法,并不难

一、饮食管理的三大黄金法则

1、主食要会挑

糙米、燕麦等粗粮升糖指数低,但完全不食用精米白面也不科学。建议粗细粮按1:2搭配,每餐控制在拳头大小分量。有个小技巧:米饭放凉后再加热,抗性淀粉含量会增高。

2、蛋白质要足量

每餐保证掌心大小的优质蛋白,鱼肉蛋奶豆制品轮换着吃。特别推荐清蒸鱼和卤水豆腐,既能增强饱腹感又不会造成血糖波动。

3、蔬菜要吃够

深色绿叶菜每天至少吃两捧,凉拌或急火快炒最好。西蓝花、菠菜这类高纤维蔬菜就像天然“血糖缓冲剂”。

二、运动调节的实用方案

1、餐后散步有讲究

吃完饭别急着坐下,散步20分钟效果最佳。注意要从第一口饭算起1小时后开始,避免发生低血糖。

2、抗阻运动不能少

每周2-3次哑铃或弹力带练习,增加肌肉量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矿泉水瓶装沙子开始练也很安全。

3、运动强度看数值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最安全,智能手环这时就派上用场了。

久病成医,患糖尿病二十多年,总结出控制血糖的这些办法,并不难

三、血糖监测的避坑指南

1、测血糖要会挑时间

空腹和餐后2小时是必测项,但睡前血糖值更能反映全天控制情况。偶尔测个凌晨3点数据,能发现隐藏的高血糖或低血糖。

2、记录本比记忆靠谱

详细记录每餐食物种类、运动时长和血糖值,三个月就能摸清自己的血糖规律。现在很多APP都能自动生成趋势图。

3、试纸保存有门道

别把试纸放在卫生间这类潮湿环境,开瓶后一定要在3个月内用完。过期试纸测出的数值能差出2mmol/L。

四、心理调节的关键要点

1、允许偶尔放纵

生日吃小块蛋糕没关系,之后多走30分钟就行。太过严苛反而容易引发暴饮暴食。

2、找到情绪出口

血糖波动时容易烦躁,养花、书法这类安静爱好能有效缓解压力。

3、建立支持系统

参加病友交流会很有帮助,大家分享的控糖妙招比教科书更实用。

久病成医,患糖尿病二十多年,总结出控制血糖的这些办法,并不难

控糖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有位糖友用五年时间把糖化血红蛋白从9%降到6%,靠的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记住这些数字: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达标不是目的,活得健康自在才是真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