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皮试注射的是结核菌素,用于检测人体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结核菌素皮试是一种常见的筛查方法,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来判断感染情况。这种方法安全、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初步诊断。
1、结核菌素皮试的原理
结核菌素是从结核杆菌中提取的蛋白质成分,注射到皮肤表层后,免疫系统会对其产生反应。如果人体曾感染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免疫细胞会识别结核菌素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反应的大小和强度有助于判断感染的可能性。
2、皮试的操作过程
皮试通常在手臂内侧进行,注射少量结核菌素。注射后48至72小时观察反应,测量硬结的直径。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通常为阴性,5至9毫米为弱阳性,10毫米以上为强阳性。阴性结果通常表示未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强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结核感染或既往感染。
3、皮试结果的意义
皮试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强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活动性结核病,需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痰涂片或核酸检测以确诊。弱阳性结果可能与卡介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阴性结果通常表示未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谨慎解读。
4、皮试的注意事项
皮试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结核病史、卡介苗接种史或免疫系统疾病。皮试后避免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判断。孕妇、免疫缺陷患者及近期接种活疫苗者需谨慎进行皮试。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全身皮疹,应立即就医。
5、皮试后的进一步检查
皮试阳性者需进行胸部X光检查,观察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痰涂片检查可检测结核杆菌的存在,核酸检测则能快速确认感染。对于疑似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痰培养以确定菌株类型及药物敏感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肺结核皮试是一种重要的筛查工具,但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皮试阳性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皮试阴性者若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监测。通过科学筛查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