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做近视手术的朋友,很多人在做手术之前一般都会问到,手术多少钱?有没有副作用?手术疼不疼?等等。其实,还有一些问题,虽然患者很少主动问起,但同样非常具有实操价值。
究竟有哪些被大家“忽略”,却需要知道的问题呢?
1、能否不做散瞳验光?
确实,相比眼镜店的普通验光,医学验光的流程和检查项目要复杂、也严谨得多,其中散瞳验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这项检查通常安排在术前检查的最后一项,散瞳后,医生会再为患者复查视力,拿散瞳前后两次的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等数据做对比,以便准确掌握矫正患者的屈光度数和视功能情况,避免出现过矫或欠矫的情形。
一般要间隔5~10分钟,连续滴上三次散瞳药水,用药期间会伴有看近模糊的症状。因为是快速散瞳,大多数人都会在4~6个小时内恢复用眼正常,不会像慢速散瞳那样,甚至一周内都无法看书看电视。
2、视觉质量和矫正视力一样重要!
手术矫正视力,是让患者不戴眼镜也能看得清楚,比如讲,你术后恢复视力1.0,指的是你看黑白E字视力表时,能分辨1.0这一行E字的开口方向。
而视觉质量是什么?举个例子,同样两个矫正视力1.0的人,看到的E字却有差别:a看到的E字非常清晰、边界分明,而b看到的却是模糊的、边界雾化的E字,这就是视觉质量不高的缘故。
其它的症状,比如夜视力没有白天视力好,都和视觉质量差有关。
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比如干眼,光学区偏小、偏心切削、散光轴位改变,调节不足和屈光参差等。
3、瞳孔直径影响手术方式选择
我们的眼睛,不仅要能在白天看得清楚,还要能满足我们夜间的用眼需求,比如驾车。夜间视力好坏,恰又是视觉质量的体现,和夜间的暗室瞳孔(常说的暗瞳)直径有关系。
我们知道,瞳孔随着光线的增加而缩小,夜间由于光线比较暗,瞳孔自然会放大。
一些近视朋友本身就有眩光的问题,何为眩光?简单点说,当你夜间驾车,在会车时,会看到对方车灯有很大的光圈,以至于没法对迎面而来的车辆的距离和周边环境做出准确判断。
医生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矫正患者的瞳孔直径,确保术后能有一个不错的夜间视觉。激光手术里,优选全飞秒SMILE3.0,光学区能做到7mm+,因为采用非球面切削,能有效解决像差问题,患者术后眩光发生率大大减少。最新一代的v4cICL人工晶体,光学区达到6mm。最近就有一位矫正患者,暗瞳在7.6~7.7mm之间,这种情况全飞比ICL晶体更合适。
4、眼科医生最看重哪个检查指标?
近视手术检查有20多项,其中角膜厚度、形态就是很重要的两项。角膜厚度够不够,关系到患者能否做激光手术,以及适合哪一种手术。
相比术后效果,手术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通过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医生就能掌握患者角膜的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角膜的厚度以及厚度分布等多项图形和参数,才能知道切削的安全范围,否则手术的安全性就无从谈起。
5、为何做近视手术检查还要抽血?
一些患者不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我们知道,术前检查20多项,既有眼部检查(占了度多数),还有非眼部检查,包括对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排查等。
通过抽血化验,一方面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传染疾病,另一方面,疫情时期也要求抽血。进而在保护患者自身的同时,也保护了其他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