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管狭窄症有哪些症状
胸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主要有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胸背部束带感、排尿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等。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胸椎管容积减小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与受压部位和程度相关。
1、下肢麻木无力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常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双下肢沉重感或踩棉花感。症状多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能与脊髓后索受压导致深感觉传导障碍有关。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跌倒,夜间症状可能加重。
2、间歇性跛行
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休息后可缓解,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这是由于行走时脊髓血供需求增加但受压部位供血不足所致。随着病情进展,跛行距离会逐渐缩短。
3、胸背部束带感
患者常主诉胸背部有束带样紧箍感,这是胸髓受压的典型表现。束带感多位于病变节段对应的皮肤区域,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症状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可能加重。
4、排尿功能障碍
疾病进展至中晚期可能出现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这是由于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受压导致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功能障碍所致。严重者可出现尿失禁。
5、肌张力增高
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腱反射亢进,可能伴有病理反射阳性。这是由于椎管狭窄导致皮质脊髓束受压,失去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所致。长期肌张力增高可导致肌肉萎缩。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外伤。日常生活中可进行适度腰背肌锻炼,如游泳、平板支撑等,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脊柱负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