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和胆囊息肉有什么区别
胆结石和胆囊息肉是两种不同的胆囊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形成机制、成分及临床表现。胆结石主要由胆固醇或胆色素沉积形成固体结晶,而胆囊息肉是胆囊壁黏膜的异常增生组织。
1、形成机制
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失衡有关,胆固醇过饱和、胆盐减少或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胆固醇或胆色素析出结晶,逐渐堆积成石。胆囊息肉多为胆囊黏膜的良性增生,部分与慢性炎症刺激、胆固醇代谢异常或腺瘤性病变相关,少数存在恶性转化风险。
2、成分差异
胆结石成分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混合型结石,质地坚硬且可通过影像学观察到高密度影。胆囊息肉多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或腺肌瘤,超声下呈附着于胆囊壁的软组织突起,无后方声影。
3、症状表现
胆结石常引发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或黄疸,结石嵌顿可导致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多数无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恶性息肉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4、检查方法
胆结石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内移动性强回声团伴声影,CT或MRCP可辅助判断结石位置。胆囊息肉需通过超声观察基底宽度、血流信号等特征,增强CT或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5、处理原则
无症状胆结石可观察,反复发作需行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处理取决于大小和风险特征,直径超过10毫米、快速增长或伴有恶性征象者建议手术,小息肉需定期随访超声监测变化。
胆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均应避免高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规律进食以促进胆汁排泄。定期体检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皮肤黄染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排石药物或偏方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