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手足口要注意些什么
手足口病患儿需注意隔离防护、皮肤黏膜护理、饮食调整、症状监测及环境消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多数患儿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疱疹液携带病毒。
1、隔离防护
发病后应居家隔离7-10天,避免接触其他儿童。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需单独消毒,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托幼机构患儿需待所有疱疹结痂且体温正常3天后再返校。
2、皮肤黏膜护理
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缓解疼痛,手足皮疹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疱疹破裂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臀部皮疹需保持干燥,排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
3、饮食调整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
4、症状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3次,观察有无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表现,可能提示并发脑炎或肺水肿,需立即就医。
5、环境消毒
患儿衣物需煮沸消毒或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地面桌椅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居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污染物如粪便需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后再处理。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2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膳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家长需观察患儿指甲脱落等恢复期表现,通常1-2个月后新甲可再生。未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建议在疾病痊愈后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