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手术是怎么做的

穿刺手术是一种通过空心针或导管刺入体腔、器官或组织获取样本或进行治疗的操作,主要包括诊断性穿刺和治疗性穿刺两类。具体操作方式因穿刺部位和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需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

1、术前准备

穿刺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体位,如胸腔穿刺取坐位或半卧位,腰椎穿刺取侧卧位。皮肤消毒范围需超过穿刺点15厘米,铺无菌洞巾建立无菌区。局部麻醉常用利多卡因注射液,逐层浸润至目标组织表层。

2、影像定位

体表穿刺多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深部脏器穿刺需依赖影像实时导航。超声引导适用于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CT引导多用于肺部、肝脏等深部组织。定位后标记穿刺点,测量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开重要血管神经。骨髓穿刺需定位髂前上棘或胸骨柄,腰椎穿刺选择L3-L4或L4-L5椎间隙。

3、穿刺操作

持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度角进针,突破阻力感后停止。胸腔穿刺采用套管针逐层穿过肋间肌,腹腔穿刺需注意避开肠管。抽吸操作保持负压缓慢回抽,液体标本采集量通常5-20毫升,组织活检需旋转穿刺针获取条状标本。心包穿刺采用18G穿刺针沿剑突左下方向后上方进针,出现落空感提示进入心包腔。

4、标本处理

液体标本注入无菌试管送检生化、细胞学或微生物检查,脓液需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组织标本立即置入甲醛固定液,特殊检查需新鲜冷冻保存。骨髓涂片需在玻片上快速推片,避免凝血影响细胞形态观察。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采用95%酒精固定,液基细胞学检查使用专用保存液。

5、术后护理

拔针后压迫止血5-10分钟,覆盖无菌敷料。胸腔穿刺后需胸片排除气胸,腹腔穿刺监测血压变化。嘱患者穿刺部位24小时内避免沾水,观察有无出血、肿胀等异常。骨髓穿刺部位加压包扎6小时,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预防低颅压头痛。术后3日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

穿刺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局部充血风险,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韧性。术后1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胸腔穿刺后需练习深呼吸促进肺复张。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有无迟发出血,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等感染征象时需立即就医。不同穿刺类型需遵循特定康复指导,如肝穿刺后监测腹部体征,肾穿刺后观察尿液颜色变化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