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小孩是不是吞了异物怎么办
不确定小孩是否吞了异物时,可通过观察症状、检查口腔、避免催吐、及时就医、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处理。儿童误吞异物可能由好奇心强、物品易入口、家长监管疏忽、物品摆放不当、儿童行为模仿等原因引起。
1、观察症状
儿童误吞异物后可能出现咳嗽、流涎、拒食或哭闹等症状。若异物卡在食管,可能表现为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是否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这些症状提示异物可能阻塞气道,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若异物进入胃肠,可能伴随腹痛、呕吐或便血,需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及变化。
2、检查口腔
家长可让儿童张口,用手电筒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是否有可见异物。检查时需动作轻柔,避免使用工具掏取,防止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若发现异物位于可触及位置且儿童配合,可尝试用拇指和食指将其取出。对于尖锐或较大异物,禁止自行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检查过程中需安抚儿童情绪,防止因哭闹导致异物移位。
3、避免催吐
发现儿童误吞异物后,家长不可采用拍背、倒立或手指催吐等方法。这些操作可能导致异物进入气管引发窒息,或使尖锐异物划伤消化道。对于腐蚀性异物如纽扣电池,催吐会加重食管灼伤。应让儿童保持安静体位,减少活动以防异物移动。若已出现呕吐,需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
4、及时就医
怀疑儿童吞入异物后,即使无症状也应尽快就医。急诊科或儿科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风险,必要时安排影像学检查。对于磁性异物、尖锐物或电池等危险物品,需在2小时内处理。就医时需携带相同或类似异物样品,帮助医生判断性质。若儿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危重表现,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5、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X线、CT或内镜检查。X线可显示金属、骨骼等不透光异物,但对塑料、食物等透光异物检出率低。CT能准确定位异物位置及判断并发症。内镜既可诊断又能治疗,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对于疑似气管异物,可能需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前家长需配合医生安抚儿童,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家长应妥善收纳小件物品,将硬币、纽扣、电池等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选择玩具时注意年龄标识,避免购买含小零件的产品。培养儿童良好进食习惯,进食时不要奔跑、嬉笑。定期检查玩具完整性,及时更换破损玩具。学习儿童急救知识,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以备不时之需。若儿童有反复吞食异物行为,需排查是否存在异食癖等心理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