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会引起什么并发症
慢性肝炎可能引起肝硬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肝癌等并发症。慢性肝炎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因素引起,长期炎症损伤可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功能衰竭。
1、肝硬化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终末期表现,肝脏组织在反复炎症刺激下发生纤维化增生,形成假小叶结构。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症状。临床常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严重者需肝移植。
2、肝性脑病
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导致血氨等毒性物质蓄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睡眠颠倒,进展期可出现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治疗需限制蛋白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等降血氨药物。
3、肝肾综合征
严重肝病导致肾血管收缩和肾灌注不足,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该并发症与内脏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有关。临床采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联合白蛋白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4、门静脉高压症
肝纤维化阻碍门静脉血流,引起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和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可使用生长抑素注射液、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5、肝癌
慢性炎症刺激使肝细胞异常增殖,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甲胎蛋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等。
慢性肝炎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出现乏力加重、腹胀、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或护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