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有哪些病理改变
急性心包炎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出血性心包炎和缩窄性心包炎。这些病理改变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尿毒症或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心包脏层和壁层出现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量内皮细胞渗出,导致心包表面粗糙呈绒毛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包摩擦音等症状,心电图可显示广泛导联ST段抬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细菌感染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结核性心包炎需联用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
2、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心包腔内积聚浆液性渗出液,混有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液体量可达100-500毫升。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积液。需穿刺引流并结合病因治疗,如风湿热引起者可口服泼尼松片,肿瘤转移导致需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化疗。
3、化脓性心包炎
心包腔充满脓性渗出物,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心包穿刺液呈脓性。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必要时行心包切开引流术清除脓液。
4、出血性心包炎
心包腔内积聚血性液体,常见于肿瘤浸润、结核或心脏术后。急性出血可能导致心脏压塞,表现为Beck三联征。紧急处理包括心包穿刺减压,肿瘤引起者可使用注射用顺铂控制原发病。
5、缩窄性心包炎
慢性炎症导致心包纤维化、钙化,限制心室舒张功能。患者出现肝大、腹水等体循环淤血表现,CT显示心包增厚。晚期需行心包切除术,术后可辅以呋塞米片减轻水肿症状。
急性心包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监测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包积液变化。合并感染时需完成足疗程抗生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应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