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可通过接种疫苗、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保持环境清洁、增强免疫力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有哪些呢

1、接种疫苗

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有效手段。该疫苗可针对性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疫苗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有无不良反应,完成全程接种后可显著降低重症发生概率。但需注意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2、注意手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肠道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正确洗手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家长需帮助幼儿掌握七步洗手法,特别要清洁指缝和指甲周围。在无法用水洗手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临时替代。

3、避免接触患者

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与患病儿童共用玩具、餐具等物品。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其唾液、疱疹液、粪便中均含有大量病毒。若班级出现病例,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必要时可暂时居家观察。

4、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患儿使用过的餐具应煮沸消毒,衣物需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教室和居室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幼儿园发生疫情时,需对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5、增强免疫力

保证儿童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获得母体抗体,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锌、铁等微量元素的辅食。

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需每日检查儿童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疱疹。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密切接触者需观察10天。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报告。保持科学预防意识,不必过度恐慌,绝大多数患儿经对症治疗后1-2周可痊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