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怎么回事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可能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胃酸侵蚀、血管脆性增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支持等方式治疗。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食管胃底静脉扩张迂曲。门静脉高压可能与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或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长期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壁变薄,进食粗糙食物或腹压骤增时易破裂出血。静脉曲张破裂可能与门静脉血栓、血吸虫性肝硬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大量呕鲜血、休克等症状。紧急处理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预防出血可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
3、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小板减少,加重出血倾向。凝血障碍可能与脾功能亢进、维生素K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治疗需静脉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注射用维生素K1,严重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4、胃酸侵蚀
胃酸反流至食管可腐蚀曲张静脉表面黏膜,诱发破裂出血。胃酸侵蚀可能与食管裂孔疝、胃排空延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等症状。预防性治疗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5、血管脆性增加
肝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弹性下降,轻微刺激即可导致出血。血管病变可能与氧化应激、一氧化氮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小量呕血、贫血等症状。改善微循环可静脉输注注射用前列地尔,配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低盐软食,避免坚硬、过热食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程度,严格戒酒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出现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时立即就医。日常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