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怎么检查确诊
胃穿孔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主要有胃镜检查、腹部X线平片、腹部CT、血液检查、腹腔穿刺等。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穿孔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破损情况。检查时发现胃壁全层缺损并可见腹腔内容物外溢即可确诊。胃穿孔患者可能伴随突发上腹剧痛、板状腹等表现。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以上,急性期大出血或休克患者禁用。
2、腹部X线平片
立位腹部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是胃穿孔的特征性表现。约80%的胃穿孔患者会出现该征象。检查需保持站立位15分钟使气体充分积聚。穿孔较小或胃后壁穿孔时可能出现假阴性。
3、腹部CT
腹部CT能清晰显示胃壁缺损位置、大小及腹腔游离气体,对X线阴性的可疑病例具有更高敏感性。CT还可评估腹腔积液量和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检查前需口服造影剂明确穿孔部位。
4、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上升。严重者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这些指标可辅助判断感染程度和全身状况。
5、腹腔穿刺
对疑似胃穿孔伴腹腔积液者可行诊断性穿刺,抽出浑浊液体或食物残渣可确诊。穿刺液应送检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但此项检查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确诊胃穿孔后需立即禁食禁水,留置胃管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急诊手术修补。术后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愈合情况,按医嘱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戒烟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腹痛加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