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败血症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败血症症状主要有反应差、喂养困难、体温异常、呼吸异常、皮肤改变等。早产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需立即就医干预。
1、反应差
早产儿败血症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或易激惹,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患儿可能出现嗜睡或异常哭闹,哭声微弱或高尖,与正常状态明显不同。这种神经系统症状与细菌毒素影响中枢神经有关,需通过血培养和脑脊液检查确诊。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喂养困难
患儿可出现吸吮无力、拒奶、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摄入奶量显著下降。部分患儿伴随呕吐或胃潴留,严重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这种情况需暂停经口喂养,改为静脉营养支持,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同时补充肠道益生菌调节菌群。
3、体温异常
早产儿败血症既可表现为发热(体温超过37.5℃),也可出现低体温(低于36℃)。体温波动与感染病原体类型及患儿免疫状态相关。临床需采用辐射台或暖箱维持中性温度环境,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4、呼吸异常
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暂停等表现,与感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或肺炎有关。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立即给予氧疗支持,必要时机械通气,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定期进行血气分析监测。
5、皮肤改变
部分患儿可见硬肿、苍白或花纹样改变,严重者出现瘀点瘀斑。这些表现与微循环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相关。需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覆盖革兰阳性菌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早产儿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家长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送医。住院期间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母乳喂养者母亲需保持乳头清洁。出院后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按计划接种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观察喂养情况和精神状态变化。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过热或受凉,接触患儿前务必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