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喝酒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通常与酒精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损伤有关,严重时需立即就医。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常见诱因包括酒精性胃炎、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
1、酒精性胃炎
长期大量饮酒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胃壁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呕吐物带血。治疗需严格戒酒,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保护胃黏膜药物,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2、胃溃疡穿孔
酒精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加重溃疡面损伤直至穿孔。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呕血,可能出现休克。确诊需急诊胃镜检查,治疗包括禁食、奥美拉唑注射液抑酸,严重者需手术缝合溃疡穿孔处。
3、食管静脉曲张
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会使食管静脉扩张破裂。表现为大量呕鲜血伴冷汗,属急危重症。需立即内镜下止血,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输血补充血容量,后期需介入治疗或TIPSS手术。
4、贲门黏膜撕裂
剧烈呕吐时胃内压力骤增可撕裂贲门黏膜,常见于醉酒后反复呕吐。呕血多为鲜红色,可能含胃内容物。轻症可通过禁食、硫糖铝混悬凝胶修复黏膜,严重出血需内镜止血夹封闭创面。
5、凝血功能障碍
酒精会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长期酗酒者可能出现凝血异常。除消化道出血外,常伴皮下瘀斑、鼻衄等症状。需静脉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同时治疗基础肝病。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禁酒,恢复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刺激创面,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肝硬化患者需终身戒酒并监测肝功能。出现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时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