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造影术是什么
脊髓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向椎管内注入造影剂并借助影像学设备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结构的诊断性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髓肿瘤等病变。
脊髓造影术的操作过程通常包括局部麻醉、腰椎穿刺和造影剂注射三个步骤。医生会在患者腰椎间隙插入穿刺针,将含碘造影剂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造影剂随脑脊液流动可清晰显示脊髓轮廓和神经根走向,通过X线透视或CT扫描可捕捉动态影像。检查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变换体位以观察造影剂流动状态,整个过程约需30-60分钟。该技术对软组织的显像效果优于普通X光片,能发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神经根受压等细微改变。
脊髓造影术主要适用于疑似脊髓压迫症、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粘连等疾病的诊断,也是部分脊柱手术前的常规评估手段。但存在碘过敏、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禁止接受此项检查。术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需保持平卧6-8小时并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代谢。现代医学中核磁共振技术的普及已部分替代了脊髓造影术的应用,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无法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该技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
接受脊髓造影术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有无发热或肢体感觉异常。日常需保持脊柱健康,避免久坐和重体力劳动,出现持续背痛或下肢麻木时应及时复查。建议检查前与医生充分沟通适应症与风险,术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