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需要做手术吗 脚踝骨折的手术疗法须知
脚踝骨折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稳定性骨折无须手术,而移位性骨折或关节面受损需手术固定。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线未明显移位,踝关节结构保持完整,可通过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这类骨折常见于低能量损伤如扭伤或轻微跌倒,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和压痛,但踝关节仍能保持基本稳定性。康复期间需避免负重4-6周,配合冷敷和抬高患肢缓解肿胀,后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帮助功能恢复。
移位性骨折伴随骨块错位超过2毫米或累及关节面时需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螺钉固定术,前者适用于复杂骨折,通过钢板螺钉重建踝穴结构;后者多用于单纯外踝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术后需配合阶段性康复计划,初期以非负重保护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负重训练,3个月后多数患者可恢复基本活动能力。手术能有效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概率,但存在切口感染和内置物不适等风险。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需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康复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修复。术后6-12个月可根据愈合情况考虑取出内固定装置,但高龄患者若无不适可长期保留。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