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胃炎贫血可能由胃酸分泌不足、胃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均衡、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慢性胃炎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食欲减退等症状。
1、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分泌不足会影响铁元素的溶解和吸收,导致铁缺乏性贫血。胃酸不足可能与萎缩性胃炎或长期使用抑酸药物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早饱感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并调整抑酸药物使用方案。
2、胃黏膜损伤
慢性胃炎导致的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慢性失血,长期微量出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胃黏膜损伤多与药物刺激、酒精等因素相关,常伴随上腹痛、黑便等症状。治疗需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同时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影响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可能导致混合性贫血。感染常引起上腹隐痛、口臭等症状。根治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4、长期饮食不均衡
慢性胃炎患者因食欲下降或刻意回避某些食物,可能导致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不足。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偏食或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治疗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
5、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的吸收,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舌炎、四肢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口服甲钴胺片等活性维生素B12制剂。
慢性胃炎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可适量食用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材如瘦肉、菠菜、橙子等促进铁吸收。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贫血症状加重或出现黑便时应及时就医。胃部不适持续不缓解者建议进行胃镜复查评估黏膜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