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踝关节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保护、伤口护理、康复锻炼、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等方面。踝关节骨折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或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1、制动保护
踝关节骨折后需严格制动,避免患肢负重或活动。可使用石膏、支具或外固定架等器械固定骨折部位,防止骨折端移位。制动期间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避免过早下地行走,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伤口护理
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康复锻炼
骨折稳定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可做足趾活动、踝泵运动等被动锻炼,促进关节活动度恢复。中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后期可进行平衡训练和负重行走,恢复踝关节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4、饮食调整
骨折恢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可食用深海鱼、动物肝脏。避免高盐、高糖饮食,限制咖啡和浓茶,防止钙质流失。戒烟限酒,有利于骨折愈合。
5、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如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重或固定器松动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完全康复前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再次受伤。
踝关节骨折后恢复期较长,通常需要3-6个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滑防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康复期间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等促进愈合。保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