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龋的形成有哪些阶段
牙釉质龋的形成主要分为脱矿初期、白斑期、龋洞形成期和深层龋坏期四个阶段。牙釉质龋是牙齿表面矿物质溶解导致的渐进性破坏,通常由细菌产酸、口腔清洁不足等因素引起。
一、脱矿初期
脱矿初期表现为牙釉质表层矿物质轻微流失,肉眼难以察觉,仅通过专业设备可检测到釉质透光度改变。此阶段与牙菌斑长期堆积导致酸性环境有关,可能伴随进食后短暂牙齿敏感。可通过加强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促进再矿化,无须特殊治疗。
二、白斑期
白斑期可见牙面出现不透明白色斑块,釉质孔隙率增加但结构未塌陷。此时细菌代谢产生的酸已破坏釉质晶体排列,可能伴随冷热刺激敏感。需采用专业氟化物涂布或渗透树脂治疗,日常配合含氟漱口水延缓进展。
三、龋洞形成期
龋洞形成期出现釉质实质性缺损,形成肉眼可见的褐色或黑色龋洞,常伴食物嵌塞和明显冷热敏感。病变已突破釉质进入牙本质浅层,可能与变形链球菌感染相关。需通过去腐充填治疗,常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修复缺损。
四、深层龋坏期
深层龋坏期龋损穿透牙本质接近牙髓,出现自发性疼痛或夜间痛,可能引发牙髓炎。此时细菌毒素已侵入牙本质小管,与放线菌感染密切相关。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严重者需全冠修复或拔除患牙。
预防牙釉质龋需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减少高糖饮食摄入。每半年接受口腔检查,发现早期脱矿及时干预。儿童可进行窝沟封闭,成人可定期接受专业涂氟。出现牙齿颜色改变或敏感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龋损进展至不可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