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会有什么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黄疸、发热寒战、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表现。肝内胆管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
1、右上腹隐痛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这种疼痛与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有关,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若合并感染,疼痛可转为阵发性绞痛。
2、黄疸
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胆红素反流入血会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可能呈间歇性出现,伴随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如陶土色。长期梗阻可能引发胆汁性肝硬化。
3、发热寒战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反复发热伴寒战,体温可达39℃以上。这是胆管炎典型表现,由细菌沿胆管逆行感染引起。严重者可发展为化脓性胆管炎,出现嗜睡、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症状。
4、消化不良
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可能出现腹胀、厌油腻、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胆汁排泄障碍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可能出现夜盲症、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5、皮肤瘙痒
血液中蓄积的胆汁酸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全身顽固性瘙痒,尤以手掌、足底为著。瘙痒夜间加重,抓挠难以缓解,皮肤常见抓痕和色素沉着。这种症状在黄疸出现前就可能发生。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适量进食高纤维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帮助胆汁排泄。若出现持续腹痛、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必要时需行胆道镜取石或肝部分切除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