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易引起青光眼 4种行为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容易引起青光眼的行为主要有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长期处于暗光环境、情绪波动过大、滥用激素类药物等。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1、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持续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痉挛,房水排出通道受阻引发眼压升高。建议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使用防蓝光眼镜可减少屏幕光线对眼底的刺激。临床发现长期熬夜刷手机的人群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明显增高,这类人群房水外流受阻概率更高。
2、长期处于暗光环境
昏暗环境中瞳孔持续散大,会使虹膜根部堆积在前房角,阻碍房水循环通路。夜间阅读应保证300勒克斯以上照度,避免在黑暗环境下看电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尤其要注意,暗环境可能诱发急性大发作,出现眼胀头痛等青光眼危象。
3、情绪波动过大
强烈情绪刺激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房水生成量骤增,同时引起瞳孔括约肌紊乱。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时,肾上腺素水平异常会导致小梁网结构改变。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维持正常眼压波动,瑜伽冥想等放松训练可作为辅助调节手段。
4、滥用激素类药物
长期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全身应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会使小梁网细胞外基质沉积,房水流出阻力增加。需要激素治疗时应定期监测眼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激素性青光眼。典型表现为用药4-6周后出现进行性视盘凹陷扩大。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底照相和眼压测量,有家族史者需增加检查频次。日常可食用富含花青素的蓝莓、黑枸杞等护眼食物,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出现虹视、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前房角镜和视野检查,确诊后可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药物控制眼压,严重者需考虑小梁切除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