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诊断。该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于哺乳期女性。
1、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等局部炎症反应,可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硬结或波动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哺乳期女性常因乳汁淤积继发感染,疼痛在哺乳后加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乳房胀痛,随着病情进展,局部可形成脓肿。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乳汁或脓液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需进行血气分析评估全身状况。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和指导抗生素选择。
3、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水肿、脓肿形成及范围。超声下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伴后方回声增强。对于深部脓肿或复杂病例,可进行乳腺MRI检查。X线钼靶检查在急性期价值有限,主要用于排除其他乳腺疾病。
4、穿刺活检
对于疑似脓肿形成或需明确病原体的病例,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获取的脓液可进行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穿刺有助于鉴别乳腺脓肿与其他乳腺肿块,同时为治疗提供依据。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感染扩散。
5、细菌培养
将穿刺液或乳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病原体,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药敏结果可指导抗生素调整,尤其对治疗无效或复发病例尤为重要。培养阴性时需考虑非细菌性感染可能。
确诊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后,患者应暂停患侧哺乳,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挤压。可冷敷缓解疼痛,穿戴合适胸罩减轻乳房下垂。按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脓肿形成需及时引流。治疗期间注意营养均衡,多饮水,保证充足休息。出现高热不退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哺乳期患者可咨询医生关于回乳和后续哺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