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和运动耐量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长期受损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可能与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因肺淤血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尤其在平卧时症状加重,需垫高枕头或端坐呼吸。部分患者会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提示急性肺水肿可能。
2、乏力
乏力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有关。患者常主诉日常活动后易疲劳,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洗漱等简单动作。骨骼肌血流减少和代谢异常可能加重乏力感,部分患者合并贫血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会进一步恶化症状。
3、水肿
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呈对称性凹陷性,与体循环淤血和钠水潴留相关。长期卧床者水肿可能出现在腰骶部,严重时可发展至全身。患者可能观察到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尿量减少,这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
4、心悸
心悸多由心律失常或心脏代偿性收缩增强引起。常见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或心房颤动,患者自觉心跳沉重、不规则或过速。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头晕或晕厥,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警惕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5、运动耐量下降
运动耐量进行性下降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患者运动时可能出现肌肉酸痛、气短加剧,与心输出量无法满足代谢需求有关。六分钟步行试验等评估可量化功能状态,严重者纽约心功能分级可达III-IV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2-3克以内,避免加重水钠潴留。建议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定期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病情恶化。严格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蔓延至大腿或新发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