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自己诊断盆腔炎的小方法
盆腔炎通常需要专业医生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不建议自行诊断。但了解典型症状有助于及时就医,常见表现包括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或排尿不适等。
1、观察症状
持续性下腹坠痛是盆腔炎的主要表现,可能伴随腰骶部酸痛,在性交后或月经期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黄色或脓性阴道分泌物,伴有异味。若合并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或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需高度警惕急性感染。
2、记录体征
轻度按压下腹部可能出现压痛或反跳痛,严重者可触及附件区增厚或包块。体温升高超过38℃时提示可能存在化脓性感染。但自我触诊准确性有限,腹部肌紧张等体征需由医生评估。
3、评估风险
近期宫腔操作史、多个性伴侣或不洁性行为是高风险因素。使用宫内节育器或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者复发概率较高。月经期卫生不良或阴道菌群失衡也可能诱发感染。
4、排除干扰
需注意与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等急腹症鉴别。肠易激综合征等非感染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尿妊娠试验可初步排除妊娠相关疾病。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腹痛或异常出血应立即就诊。妇科检查时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是重要诊断依据。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或超声发现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时可辅助确诊。
怀疑盆腔炎时应避免自行用药,抗生素需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选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至症状完全消失。日常保持会阴清洁,月经期勤换卫生用品。建议性伴侣同步治疗,定期妇科检查可降低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风险。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