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区别是什么
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因及病理变化。急性胃炎起病急骤,病程短,多由感染、药物刺激或酒精等因素引起;慢性胃炎病程缓慢,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或自身免疫有关,胃黏膜呈现持续性炎症改变。
1、病程差异
急性胃炎病程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症状突发且明显,如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炎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症状反复出现,表现为隐痛、饱胀感或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
2、病因不同
急性胃炎常见诱因包括进食污染食物、过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应激状态。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相关,其他因素如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攻击胃壁细胞也可能导致。
3、病理特征
急性胃炎胃黏膜可见充血水肿、糜烂或浅表溃疡,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部分进展为萎缩性胃炎伴黏膜变薄。
4、症状表现
急性胃炎多突发上腹绞痛,伴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出现呕血或黑便。慢性胃炎症状较轻但持久,常见餐后腹胀、嗳气,部分患者有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与胃酸分泌功能受损相关。
5、治疗侧重
急性胃炎以去除诱因和对症治疗为主,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等保护胃黏膜。慢性胃炎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三联疗法),长期随访胃镜观察黏膜变化。
两类胃炎均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急性期症状加重或出现呕血时应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每年进行胃镜检查监测病情进展。注意区分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炎症状,必要时通过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