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急性发作与慢性牙髓炎有什么区别
牙髓炎急性发作与慢性牙髓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疼痛特征、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上。急性发作以剧烈自发痛、夜间加重为特点,慢性牙髓炎则表现为钝痛或间歇性隐痛。
1、疼痛特征
急性发作时疼痛呈尖锐跳痛,冷热刺激可诱发或加重,患者常无法准确定位患牙。慢性牙髓炎多为轻微胀痛,偶有食物嵌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且可自行缓解。部分慢性病例可能出现咬合不适感,但无急性期的放射性疼痛。
2、病程进展
急性发作病程短,通常由龋坏、外伤等因素突然引发,72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慢性牙髓炎发展缓慢,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由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期间可能出现急性加重期。两种类型均可发展为根尖周炎,但急性更易引发面部肿胀等并发症。
3、病理变化
急性期牙髓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髓腔内压力急剧升高。慢性期可见牙髓组织部分坏死,肉芽组织形成,有时伴随钙化或内吸收。显微镜下急性病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病例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
4、治疗差异
急性发作需立即开髓减压,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缓解疼痛,后续需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根据牙髓活力选择盖髓术或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醛甲酚溶液、氢氧化钙糊剂等牙髓失活剂。
5、预后转归
急性发作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延误治疗可能引发颌骨骨髓炎。慢性牙髓炎长期存在可导致根尖囊肿,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防止残髓炎。两种类型最终均需彻底清除感染源,修复牙体缺损。
建议出现牙髓炎症状时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冷热饮食需适度,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患牙周围。急性期可用淡盐水含漱减轻炎症,慢性期应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无论急性或慢性牙髓炎,均需尽早到口腔科进行专业评估,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齿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