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多发淋巴结炎是什么病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炎是指肠系膜淋巴结因感染或炎症反应出现多发肿大的疾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胃肠炎继发引起。
1、病毒感染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或肠道病毒感染。病毒通过消化道入侵后,可刺激肠系膜淋巴结免疫反应性增生,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隐痛,可能伴随低热、食欲减退。治疗以休息和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肠道致病菌可直接侵袭肠系膜淋巴结,引发化脓性炎症。患者常突发高热伴持续性右下腹痛,压痛明显,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需通过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遵医嘱选用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重症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3、胃肠炎继发
急性胃肠炎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肿大,尤其轮状病毒感染后更易发生。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后出现的阵发性腹痛,超声显示淋巴结直径多小于10毫米。治疗需纠正脱水,可配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
4、结核感染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慢性腹痛、午后低热、盗汗,淋巴结常融合成团伴钙化。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和病理活检确诊,遵医嘱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需持续6-9个月,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
5、免疫性疾病
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以肠系膜淋巴结炎为首发表现,特征为反复腹痛伴体重下降,内镜检查可见节段性肠黏膜病变。诊断需结合肠镜和病理,治疗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生物制剂如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可用于重症患者。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炎患者急性期应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至低纤维软食。恢复期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日常注意腹部保暖,腹痛发作时采取屈膝侧卧位缓解症状,建议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淋巴结变化,若持续肿大超过4周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就诊排查肿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