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个体患病概率会明显增加。1型糖尿病与HLA基因相关,2型糖尿病则涉及多个基因位点变异。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高糖饮食,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
2、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腹部脂肪堆积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建议通过低GI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改善。若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或格列美脲片。
3、胰岛素抵抗
肌肉、脂肪等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迫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这种情况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可能伴随黑棘皮症。改善措施包括减重5-10%,必要时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西格列汀片增强胰岛素作用。
4、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衰退,常见于1型糖尿病和晚期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攻击(如GAD抗体阳性)或淀粉样蛋白沉积均可导致该病变。此类患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5、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破坏胰岛细胞,诱发1型糖尿病。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出现突发性高血糖伴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期可配合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控制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全谷物和杂豆类。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避免久坐超过90分钟。注意足部护理防止溃疡,每年进行眼底和肾功能检查。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所有用药方案需经内分泌科医生评估调整,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