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患者的CT有哪些表现
脊柱肿瘤患者的CT表现主要有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椎体压缩变形、椎管狭窄及钙化或骨化灶等。脊柱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CT检查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结构受累情况。
1、骨质破坏
CT可见椎体或附件呈虫蚀样、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溶骨性破坏多见于转移性肿瘤,表现为低密度影;成骨性破坏常见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现高密度斑片影。破坏区边缘多不规则,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若肿瘤侵犯椎弓根,可出现特征性椎弓根溶解征象。
2、软组织肿块
肿瘤突破骨皮质后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CT值通常为30-50HU。恶性肿块边界模糊,可能包绕血管或神经;良性肿块如骨巨细胞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块较大时可压迫硬膜囊导致神经症状。
3、椎体压缩变形
肿瘤破坏椎体承重结构后导致椎体塌陷,CT显示椎体高度减低呈楔形或扁平状。转移瘤引起的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前者可见破坏区残留肿瘤组织,后缘皮质多不完整。多发性骨髓瘤常表现为多椎体鱼椎样改变。
4、椎管狭窄
肿瘤组织或骨折碎片突入椎管可致椎管容积减小,CT测量矢状径小于10mm即为狭窄。硬膜外转移瘤呈环状包绕脊髓,神经鞘瘤多从椎间孔向内外生长。三维重建能直观显示狭窄程度与神经根受压情况。
5、钙化或骨化灶
软骨肉瘤可见环形钙化,骨母细胞瘤出现云絮状骨化。脊索瘤特征性表现为椎体内分叶状低密度灶伴钙化。CT值超过100HU的钙化灶有助于鉴别诊断,如骨样骨瘤的瘤巢中央钙化。
脊柱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CT监测病情进展,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及豆制品。出现进行性肢体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放疗、靶向治疗或椎体成形术等方案。